90年代,苏宁靠低价策略成电器大佬
追溯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部分的企业是靠价格崛起的。那时,人们手头并不宽裕,只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价格因素较为敏感。1990年,彼时只是200多平方米私营小店的苏宁电器,就用反季节订货方式,使得空调成本优势凸显,直接凭借超低的价格,一举打败了年营业额达数十亿元的南京八大商场。当时,降价第一天,苏宁电器日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年销售额猛增到3.02亿元,不久就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电器大佬。
抓住同质求低价,是人性的本能反应
同等质量下,追求低价,是消费者的本能反应和原始冲动。苏宁电器的成功,得益于它的资源优化配置,先于成熟的市场,创新商业模式:直接打通供应商,摒弃中间批发商,降低成本,由此获得——低价。
在如今市场日益被细分和利润渐低的情况下,各品牌家装企业又该怎么让装修“商品”更低呢?往往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难以解答,要提供低廉的价格很容易,但是要长期承担得起低廉的价格却很难。怎么改善结构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价格战”的重中之重。
集约化家装,寡头借机崛起的奥秘
“大众市场的特征是量大利微,要做到量大,就得有足够的企业规模做支撑,从而真正从源头上为客户省钱。”但只有整合了所有资源,成为了“产业链链主”即“产业链管理者”,才能把控价格的话语权,真正为客户提供最高性价比服务。福建集约化家装领跑企业有家装饰董事长何烨分析道。在他眼中,价格战,是系统战,是供应链之间的比拼,是真正的成本优势,亦是集约化家装模式脱颖而出的奥秘所在,是各大品牌家装企业在竞争远比自然选择要残酷得多的商业编年史中获胜的有力法宝。
归根结底,一切价格必将还原于价值,价格战,是门技术活。对于家装行业而言,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玩”得起价格战,也不是每家企业都能用价格战赢得市场。其背后必须依托雄厚的资金做支撑,精准的市场定位及更高效便捷服务品质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