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世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家装业的发展尽管不长,但却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变革。家装行业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从游击队装修、半包模式、全包模式、全案模式、整装模式再到工厂化整装模式的演变,中国家装行业以难以阻挡的强势速度向前发展。

>>>> 更多装修资讯,可免费在线咨询 <<<<
从简单刮白墙壁到包窗台、木门,再到个性化的装修风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加速中产阶级化,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将成为中国消费经济的脊柱。这些年,几乎所有家装企业都经历了市场的沉浮,各个企业的营销模式、发展战略也各有侧重,或专注设计、或施工强大,或服务出众……从过去的“一张白纸”,到如今的精彩纷呈,中国家装行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洗礼。
80年代,一道帘子后就是一家人的空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并没有太多装修的概念,也不存在什么设计想法,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一堵墙,一扇门,一道帘子,就是一家人的生活空间。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给房子“扮靓”的想法也随之应运而生。墙面用普通的石灰,报纸应付下,稍微好些的则用上了纤维板、三夹板。
80年代后期,中国一些美术高校开始设立“室内设计专业”,早期的美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考试,也需要很高的分数;到了90年代末,很多大专院校甚至中专都开始设立室内设计专业。这也从侧面说明,家装行业开始慢慢走入人们视野。
90年代,迎来家装市场的第一波春天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富裕家庭对家装的重视度提高。9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家装市场破土而出的时期,这一阶段,第一次迎来了家装市场的春天。尽管此时缺乏个性化,但是“装修”已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就和追星一样,这股热潮伴随着“模仿”——“我希望把家装修成谁谁那样”,悄然兴起。此时的装修风格颇为繁琐,尤其表现在吊顶上,石膏的、木纹的的吊顶,特别复杂。有的大客厅还会使用罗马柱。地上铺起了小块瓷砖或木地板,卧室则多选用地毯,并且广泛地用木制墙裙。墙面上部全部是海面丝绸面的软包,下部是合成板材的墙包。
或许正是90年代家装市场的第一次爆发,以及人们对装修的低要求,为“马路游击队”孕育了土壤。马路边随处可见的装修工、泥瓦工每日都在等待业主上门,临时组队上阵。随机性、工人参差不齐、施工质量的不稳定,诸多因素让装修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 更多装修资讯,可免费在线咨询 <<<<
三大装修模式成家装行业主流
当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审美与需求不断发展,对家装也提出更高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正规的装饰公司的出现。1995年前后,民营的家装公司开始在一些较大的一二线城市成立。此时正是装修市场土壤肥沃的时期,良好的市场反馈,也让半包装修、全包装修、整体家装,这三种装修模式应运而生。
对于消费者而言,半包装修省钱,但是不够省心,需要业主自己采购某些主材或辅料。而全包装修就更加方便快捷,囊括了大部分建材。如果要选一个家装行业代表性的变革,整体家装的出现是很值得说上一笔的,一站式的拎包即可入住的家装模式一经推出旋即获得喝彩,并在市场占有了极大优势。因为人们对装修有了更高的需求,希望将风格、色彩、产品等等众多要素融于一体,以达到自然统一的效果。毫无疑问,整体家装的出现,并迅速占领市场是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必然产物。
2000年至今,市场优胜劣汰再造血
家装行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到了2000年前后,一些有实力的装修公司开始涉足工厂化生活,为客户进行更深入的服务,由此,中国家装开始进入工厂化装修时代。从2000年开始至今,家装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标尺让优胜劣汰法则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较弱的装修公司被淘汰,让实力强劲的装修公司雄霸市场,从而完成良性循环和自我造血。如今的装修风格也不同于以往,主张简约自然的风格,推崇环保主义和实用功能性,整体的协调统一成为消费者的共识。此外,随着高科技与智能化的普及,智能化家居也成为装修市场的一大热点。

>>>> 更多装修资讯,可免费在线咨询 <<<<
此刻家装行业这艘大航母,依旧在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行,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格局。根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CIDA)发布的数据,2013至2014年,中国家装行业增速超过了10%,2014年家装行业总产值约1.5万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家装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增长至16600亿元,未来几年装修行业的体量也必定呈现直线上升趋势。